东归道中二首

平生事行役,今日始知非。岁月老将至,江湖春未归。
传家有天爵,主祭用儒衣。何必劳知己,无名亦息机。
未明唤僮仆,江上忆残春。风雨落花夜,山川驱马人。
星星一镜发,草草百年身。此日念前事,沧洲情更亲。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旅途中的感慨,主题是人生漂泊与对平淡生活的向往。全诗分为两部分,前八句是整体思考,后八句是具体场景的描写。

前八句像是诗人在马背上的人生总结: 1. "走了半辈子,现在才明白很多事都白忙活了"——表达对奔波生活的疲惫和醒悟 2. "眼看着就要老了,可人生的春天还没真正到来"——用季节比喻人生际遇 3. "家里有祖传的道德修养,祭祀时穿着读书人的衣服"——强调精神传承比功名重要 4. "何必非要得到别人认可,没有名声反而能活得轻松"——体现道家"无为"的思想

后八句是清晨赶路时的具体画面: 1. 天没亮就叫醒书童出发,看到江水想起逝去的春天 2. 风雨中看着凋落的花,骑马走过山河——用落花暗示人生易老 3. 照镜子看见星星白发,想到人生短暂而潦草 4. 这时候特别怀念从前隐居水边的日子——"沧洲"指隐士住的地方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用旅途比喻人生,风雨、落花、白发都是时间流逝的见证 2. 对比"奔波"与"隐居"两种生活状态,最终选择向往简单 3. "江湖春未归""草草百年身"等句子,把抽象的人生感慨变成可感的画面 4. 最后点明:经历过奔波,才懂得平淡生活的珍贵

就像现代人加班到深夜,开车回家时突然感慨:"忙了这么多年,到底为了什么?还不如当初在小镇过得自在。"这种历经沧桑后的朴素感悟,跨越千年依然能引起共鸣。

赵嘏

赵嘏(约806年——约853年),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