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萨天锡诗

三策当年动赤墀,一官南郡奏朱丝。
参军情性丹阳酒,御史声华白下诗。
骐骥雪迷沙苑道,凤凰春隔上林枝。
江淮萧瑟风流远,独坐秋山有所思。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元代诗人萨都剌(字天锡)的才情与际遇,展现了一位文人官员的风骨与遗憾。

前四句写萨都剌的仕途与才情:他当年以出色的治国策略("三策")震动朝堂,后到南方任职("南郡")依然保持正直品格。"丹阳酒"象征他豪放洒脱的真性情,"白下诗"(南京别称)则展现他作为监察御史时的文学才华——这些意象共同勾勒出一位能文能政、率真潇洒的文人形象。

中间两句用比喻暗含遗憾:像千里马("骐骥")被风雪遮蔽了皇家苑囿的道路,凤凰(人才)也被阻隔在皇家园林的春色之外。这里用"雪迷""春隔"委婉表达萨都剌虽有才华却未能充分施展的政治处境。

最后两句转向时空的苍茫感:江淮地区文采风流逐渐消散,诗人独坐秋山沉思。这个画面既是对萨都剌晚年境遇的写照,也透露出对文人群体命运的思考——那些曾经的抱负与风华,最终都化作秋山独坐时的一声叹息。

全诗最动人的是两种情绪的碰撞:一方面极力渲染萨都剌的才华横溢(策略、诗文、性情),另一方面又通过迷雪、隔春、萧瑟、独坐等意象暗示怀才不遇。这种张力让读者既能感受到历史人物的光彩,又能体会到命运的无常,产生深刻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