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乐歌三十六章 其十二 釐四部第十二
四部书,帙万万。
提要一百卷,臣昀臣熊奉敕撰。
全书告竣巳十年,有敕亥鲁须重编。
本朝实事皆求是,不遣传疑留一字。
文渊毕,釐文源,百臣日夕来御园。
东南三分皆无误,海上然藜校文溯。
提要一百卷,臣昀臣熊奉敕撰。
全书告竣巳十年,有敕亥鲁须重编。
本朝实事皆求是,不遣传疑留一字。
文渊毕,釐文源,百臣日夕来御园。
东南三分皆无误,海上然藜校文溯。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清朝乾隆时期编纂《四库全书》的故事,用大白话来解析:
1. 开头说规模:
"四部书,帙万万"——指《四库全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卷帙浩繁像山一样高。"臣昀臣熊"是总纂官纪昀(纪晓岚)和陆锡熊,他们奉皇帝命令编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百卷。
2. 修订过程:
虽然全书完工十年了,但皇帝("亥鲁"指乾隆)要求重新校对。当时的标准特别严格——"本朝实事皆求是",连一个存疑的字都不放过,必须确保内容绝对真实可靠。
3. 工作场景:
官员们("百臣")每天在圆明园("御园")加班加点,先完成文渊阁版本,又整理文源阁藏本。连远在江南的三份副本("东南三分")和沈阳的文溯阁本("海上然藜校文溯")都反复核对无误。
核心亮点:
这首诗像纪录片一样,记录了古代国家级编书工程的严谨:皇帝亲自抓质量,学者们集体攻坚,多地同步校勘。最后两句尤其生动——官员们日夜赶工的画面,和"海上燃藜"(用藜草照明熬夜)的细节,让人感受到这项文化工程的宏大与不易。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