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月夜江景,同时融入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开头两句写景:芦苇丛一眼望去看不到尽头,江面干净没有雾气,小船停靠在秋娘渡口。这里用"蒹葭"(芦苇)和"无烟"营造出空旷清冷的氛围。
中间四句转入抒情:诗人对着月亮,想起许多往事;今年又遇到逆风,心情复杂。夜空中星星离人很近,初夏的微寒与水汽交融。这里"阻风"既是实写行船受阻,也暗喻人生不顺。
最后两句点题:这本该是清爽宜人的好时节,但水中龙鳞般的月光闪动,让人无法入睡。"潜虬光动"的比喻很新颖,把月光比作潜龙鳞片的反光,既写景又暗示内心不平静。
全诗妙在将外在景物与内心感受自然融合:清冷的月光、微寒的江水,正好映衬诗人回忆往事的惆怅;本该美好的时节,却因心事而失眠。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让抽象的愁绪变得具体可感。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