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如山家蘋果花下作
齐侯拓园无半亩,占断春光八九强。
缃梅放娇丁香悄,海棠二丈红过墙。
频婆一树尤殊艳,华鬘层匝环天香。
海棠风过脂为色,正藉频婆相映力。
玉盏斜倾绀雪光,翠帷近护明霞赩。
昔年陶谷志林禽,九转还丹蜜共斟。
君持盏蜜饷俊客,向晚敷榻当花阴。
晚风忽动花成雪,花影蜜脾两清绝。
但使中边同透彻,来禽蘋果休分别。
缃梅放娇丁香悄,海棠二丈红过墙。
频婆一树尤殊艳,华鬘层匝环天香。
海棠风过脂为色,正藉频婆相映力。
玉盏斜倾绀雪光,翠帷近护明霞赩。
昔年陶谷志林禽,九转还丹蜜共斟。
君持盏蜜饷俊客,向晚敷榻当花阴。
晚风忽动花成雪,花影蜜脾两清绝。
但使中边同透彻,来禽蘋果休分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苹果花盛开的醉人画面,充满了生活情趣和哲理思考。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六句)像用画笔勾勒出一座小花园:齐侯(可能指诗人自己)虽然只有半亩大的园子,却占尽了八九分春光。这里梅花娇艳、丁香安静,两丈高的海棠红得探出墙头。最抢眼的是那棵苹果树,层层叠叠的花朵像华美的头饰,散发着醉人香气。
第二部分(中间六句)用动态描写让画面活起来:海棠随风摇曳时,正需要苹果花来衬托。苹果花像倾斜的玉杯盛着深红色的花蜜,在翠绿叶子衬托下像明艳的晚霞。这里用"玉盏""明霞"等比喻,把静态的花写出了流动的美感。
第三部分(后六句)转入哲思:诗人联想到古人用林檎(苹果的古称)酿蜜的典故,现在自己也用花蜜招待客人。晚风吹落花瓣如雪,花影与蜜香同样清雅。最后点出主旨:只要本质纯净美好,何必计较它是"来禽"还是"苹果"(指同种水果的不同名称)。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
1. 用家常景物写出不凡意境,半亩小园写出大气象
2. 比喻新颖贴切,把苹果花比作"玉盏""华鬘",既形象又贵气
3. 由景入情,最后升华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生活智慧
4. 全诗像流动的画卷,从视觉(花色)、嗅觉(花香)、味觉(花蜜)多角度营造氛围
最打动人的是结尾的感悟:生活中许多事物就像苹果和来禽,名称不同本质相同,提醒我们不要被表面差异迷惑,要看到内在的美好。这种从日常赏花中获得的启示,正是古典诗词"以小见大"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