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访云门

五云深处指瑶京,六寺名存半有僧。松顶待栖孤鹤稳,溪流时照野花明。

空题御笔高秦望,谁问桃源到武陵。灯影长明风雨夜,独令终古證无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初次探访云门寺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观和历史典故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超脱世俗的思考。

前四句写景:诗人来到云雾缭绕的深山,寻找传说中的仙境(瑶京)。发现这里六座古寺虽有名声,但大多荒废,只剩零星僧人。松树上孤鹤静静栖息,溪边野花在流水中摇曳生辉。这些画面既宁静又带着几分寂寥。

后四句转入思考:提到秦始皇曾在秦望山刻石记功(空题御笔),但如今这些功名已成虚空;又借用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典故,暗示真正的净土难以寻觅。最后在风雨长夜中,只有佛前长明的灯影,见证着超越生死的永恒真理(无生)。

全诗通过三个层次打动读者: 1. 用"孤鹤""野花"等清新意象,营造出空灵幽静的山水画卷 2. 通过秦始皇和桃花源的对比,展现历史沧桑与理想追寻 3. 结尾的"灯影"意象,将瞬间的禅寺夜景升华为对永恒真理的感悟

诗人没有直接说理,而是让自然景物自己说话:松鹤的安稳、流花的明艳、长明的灯影,都在默默诉说着超越世俗纷扰的生命真谛。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最动人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