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郡圃北齐

宿雨催秋物,清风卷岁华。
残蜩初去柳,寒蝶尚寻花。
密篠留苍雾,红梨染落霞。
城头八九子,日昃乱啼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宁静画卷,通过细腻的观察传递出时光流逝的淡淡感伤。

前两句用"宿雨"和"清风"拉开序幕:昨夜的雨催促着万物进入秋天,清凉的风卷走了旧日时光。这里用拟人手法,把自然现象写得像有意识的生命体,让读者感受到季节更替的不可抗拒。

中间四句是精彩的景物特写:蝉鸣将歇的残蝉刚从柳枝飞走,耐寒的蝴蝶仍在花丛寻觅;茂密竹林间飘着青色雾气,红梨树的果实映着晚霞。这些画面有动有静,色彩丰富(青雾、红梨、晚霞),用"残蜩""寒蝶"等细节暗示秋意渐浓,但生命仍在延续。

最后两句突然转入声音描写:城墙上几只乌鸦在夕阳西下时杂乱啼叫。乌鸦的叫声打破了之前的静谧,用"乱啼"二字给画面增添了不安感,也暗示诗人内心的孤寂。数字"八九子"用得巧妙,既写实又带着随意感,仿佛诗人正百无聊赖地数着乌鸦。

全诗像一组电影镜头,从大场景推到细节特写,最后以声音作结。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残""寒""落""乱"等字眼,让读者自然感受到秋日的萧瑟和诗人独坐时的淡淡愁绪。最妙的是在静谧中突然插入乌鸦啼叫,这种反差让孤独感更加强烈。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