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回忆青春岁月的温馨画面,语言平实却充满感染力。
前两句"生后至和嘉祐时,老身犹及见淳熙"用两个年号巧妙交代时间跨度:老人出生在北宋仁宗的至和、嘉祐年间(约1054-1063年),如今活到了南宋孝宗的淳熙年间(1174-1189年),暗示已逾百岁高龄。这种用年号代指年代的手法,比直接说"我活了一百多岁"更显文雅含蓄。
后两句笔锋一转,展现老人返老还童的心境:"都忘满镜星星发"写她照镜子时完全忽略了自己的白发苍苍,"带了春幡便出嬉"则生动刻画她像年轻人一样戴着春幡(立春装饰)出门游玩的场景。这种"不服老"的活泼姿态,通过"忘"与"嬉"两个动词跃然纸上。
全诗最动人之处在于用立春这个万物复苏的节气,与老人焕发的青春心态形成双重呼应。明明已是满头白发的世纪老人,却保持着少女般的玩心,这种强烈反差既令人会心一笑,又暗含对生命力的礼赞。诗人通过这个生活片段告诉我们:真正的年轻不在于年龄,而在于心态。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