棹歌行·妾家白苹洲
妾家白苹洲,随风作乡土;
弄篙如弄铖,不曾拈一缕。
四月鱼苗风,随君到巴东;
十月洗河水;送君发扬子。
扬子波势恶,无风浪亦作;
江深得鱼难,鹧鸶充餻臛。
生子若凫雏,穿江复入湖;
长时剪荷叶,与儿作衣襦。
弄篙如弄铖,不曾拈一缕。
四月鱼苗风,随君到巴东;
十月洗河水;送君发扬子。
扬子波势恶,无风浪亦作;
江深得鱼难,鹧鸶充餻臛。
生子若凫雏,穿江复入湖;
长时剪荷叶,与儿作衣襦。
现代解析
这首《棹歌行·妾家白苹洲》描绘了一位女子的生活场景和她对家乡以及生活的细腻感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具体的画面,展示了这位女子的生活环境和情感世界。
1. 开篇的环境描写:“妾家白苹洲,随风作乡土”,说明女子生活的环境是漂浮在水面上的白苹洲,这处地方随风而动,仿佛也成为了她的乡土。这里用“白苹洲”和“随风”来形容生活环境,赋予了自然景色一种动态美和诗意。
2. 日常生活的细致刻画:“弄篙如弄铖,不曾拈一缕”,这里的“弄篙”是指女子用篙杆划船,这里的“弄”形容动作的娴熟和自在。而“不曾拈一缕”则暗示女子在这方面已经非常熟练,并不需要特别用力。这一句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女子的熟练与自在。
3. 季节变换与情感流动:“四月鱼苗风,随君到巴东;十月洗河水,送君发扬子”,这两句描述了四季的更替以及随之而来的不同景象。春天时,女子带着鱼苗和风,到了巴东;秋天来临时,她又洗河水,送人到扬子江。这里不仅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反映了女子随季节变化而起的思绪和情感。
4. 生活的艰难与希望:“扬子波势恶,无风浪亦作;江深得鱼难,鹧鸪充餻臛”,这里描述了扬子江的恶劣情况,波浪很大,即使没有风浪,也有很大的波涛。同时,即便江水很深,捕到鱼也很难,甚至连鹧鸪这样的野鸟也成为了食物。这些描述反映了生活的艰难,但同时也透露出女子对生活的坚韧和乐观。
5. 对孩子的关爱与期待:“生子若凫雏,穿江复入湖;长时剪荷叶,与儿作衣襦”,最后几句展示了女子对孩子的关心和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她生下的孩子像水鸟一样在江中嬉戏,她为他们剪荷叶做衣服。这一段情感细腻,充满了对孩子的慈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和情感变化,展现了女子坚韧不屈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女子的生活状态和心境。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