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乐山
富乐之名谁所留,建安年中刘豫州。
拥兵入蜀万貔貅,孱璋送国来迎头。
军中酾酒椎千牛,炙如巴山酒如涪。
酒酣握手登高丘,极目紫芋蹲春畴。
富乐之名此其由,君闻此说还信不。
当时兵起四十秋,拆屋不足供诛求。
生灵嗷嗷鼎中油,山中胡为乃尔优。
想今富乐万倍刘,端能容我逃穷愁,山僧笑言客罢休。
拥兵入蜀万貔貅,孱璋送国来迎头。
军中酾酒椎千牛,炙如巴山酒如涪。
酒酣握手登高丘,极目紫芋蹲春畴。
富乐之名此其由,君闻此说还信不。
当时兵起四十秋,拆屋不足供诛求。
生灵嗷嗷鼎中油,山中胡为乃尔优。
想今富乐万倍刘,端能容我逃穷愁,山僧笑言客罢休。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四川绵阳富乐山的来历和背后的历史故事,语言直白但暗含深意。
开篇用问答形式引出主题:富乐山这名字怎么来的?原来和三国刘备有关。当年刘备带大军入蜀,刘璋拱手让出益州,刘备在山上大摆庆功宴,烤肉堆得像山,酒多得像涪江水,喝醉后登高望远,看到紫色芋头田像蹲着的野兽,一时高兴就给山取名"富乐"。
但诗人笔锋一转,戳破这个欢乐场景的真相:刘备入蜀前,当地百姓已经打了四十年仗,被剥削得连房子木料都被抢光,百姓像热锅里的油一样煎熬。这时候山上的人凭什么能逍遥快活?
最后诗人借山僧之口点破现实:现在富乐山比刘备时代富裕万倍,但普通人的穷苦依然无处可逃。表面是讲古,实则讽刺社会现实——权贵的"富乐"从来都是建立在百姓痛苦之上的。
全诗像剥洋葱:先讲有趣传说,再揭露血腥历史,最后落回现实批判。用吃烤肉、看风景这些具体画面,对比百姓的苦难,形成强烈反差,比直接说教更有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