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看月边行云

众人看月爱月蝗,老夫看月爱云行。
青天澄霁月当夜,但有爽快无幽情。
今宵半月从西上,云向东移满虚旷。
初如玉镜插苍崖,次若银盘沉雪浪。
忽当浓处全收芒,星斗远近粲复藏。
须臾缺处还飞光,林宇高下且阴凉。
鲜飙飒飒吹我裳,恍然轻举凌空翔。
只缘中心无一事,始与世人看有异。
睡足閒居好滋味,投床径自齁齁地。
明夜月明来共醉,多情更看云装缀,
纵使无云亦休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夜晚赏月观云的独特体验,展现了作者与众不同的审美视角和洒脱心境。

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对比手法开篇:普通人赏月只盯着月亮本身,而作者却更爱看月亮旁边流动的云彩。在晴朗的夜空下,虽然月色明亮让人爽快,但缺少了幽深的情趣。

中间部分用生动的比喻描写云月交织的动态美景:初升的半月像玉镜插在山崖,随后又像银盘沉在雪浪般的云海中。当云层变厚时月光暂时隐没,星星时隐时现;云层散开时月光又重新洒落,树林间光影变幻。凉风吹动衣襟,让人产生凌空飞翔的错觉。

最后点明这种独特体验的根源:因为内心清净无事,才能看到常人忽略的美景。作者享受这种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哪怕没有云彩相伴也不愿错过月夜,展现了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全诗用流动的云衬托静止的月,以动态变化展现自然之美,同时通过"看云"这个独特视角,传递出不为世俗所困的豁达胸怀。诗中"浓处收芒"、"缺处飞光"等描写,既精准捕捉自然现象,又暗含人生哲理,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通透的领悟。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