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化主

败坏多年笤箒樁,等闲拈起定宗纲。
这些标格天然别,不比诸方孟八郎。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日常生活中的扫帚(笤箒樁)作比喻,讲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往往被忽视,但关键时候能发挥大作用。

前两句说一把扫帚被扔在角落多年("败坏多年"),看起来普普通通,但随手拿起来("等闲拈起")就能打扫庭院、维持秩序("定宗纲")。这就像生活中那些不起眼却很重要的人或物,平时没人注意,但离了它们就乱套。

后两句进一步说这把扫帚很特别("标格天然别"),不像市面上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孟八郎"是当时对粗劣商品的代称)。意思是真正的好东西不需要华丽外表,朴素实用才是真本事。

全诗妙在把修行道理藏在生活场景里:真正的修行者就像这把旧扫帚,看似平凡却内有乾坤。作者用幽默的口吻(拿扫帚和商品对比)告诉我们,不要被表面功夫迷惑,要看到事物本质的价值。就像现在说的"低调奢华有内涵",简单的东西反而最见功力。

释崇岳

释崇岳(一一三二~一二○二),号松源,俗姓吴,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二十三岁受戒於大明寺。首谒灵石妙禅师,继见大慧杲禅师於径山。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得度於临安西湖白莲精舍,此后遍历江浙诸老宿之门。后入闽见乾元木庵永禅师,逾年,见密庵於衢之西山,从之移蒋山、华藏、径山。密庵迁灵隐,命为首座。不久出世於平江府阳山澄照寺。后徙江阴军君山报恩之光孝寺、无为军冶父山实际寺、饶州荐福寺、明州香山智度寺、平江府虎丘山云岩寺。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诏住临安府景德灵隐寺,居六年,道盛行,得法者众。嘉泰二年卒,年七十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