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偈 其一百六十六

久种善根深,同尘尘不侵。
非关尘不染,自是我无心。
无心心不起,超三越十地。
究竟真如果,到头祇个是。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修行者达到的一种超脱境界,核心思想是"无心"的智慧。我用大白话拆解一下:

1. 修行根基
前两句说一个人长期行善积德(善根深),就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但作者强调:不是外界的尘埃不沾身,而是我根本不在意这些(无心)。就像雨天你不打伞,不是雨没淋到你,而是你压根不在乎淋湿。

2. 无心的力量
"无心"不是没脑子,而是一种不执着的心态。好比你看手机消息,看到老板批评不生气,看到中奖通知不狂喜,这种平静状态就是"无心"。达到这种境界后,自然就超越了各种烦恼(超三界十地是佛教说的修行等级)。

3. 终极真相
最后两句点破:修行的终极答案(真如果)其实特别简单——就是保持这个"不在乎"的本心。就像你终于明白,小时候纠结"选清华还是北大"根本没必要,人生真正的快乐在于放下执念。

全诗用"尘"比喻世俗烦恼,用"无心"给出解决方案。最妙的是把深奥的佛理转化成生活智慧:遇到烦心事,别想着对抗,只要心里不当回事,烦恼自然伤不到你。就像蚊子嗡嗡叫,你越挥手它越来劲,不理它反而消停了。

庞蕴

庞蕴(生卒不详) 字道玄,又称庞居士,唐衡阳郡(今湖南省衡阳市)人。禅门居士,被誉称为达摩东来开立禅宗之后“白衣居士第一人”,素有“东土维摩”之称。有关他的公案时见于禅家开示拈提中,以作为行者悟道的重要参考。其传世的偈颂(迄今流传近200首)以模拟佛经偈语的风格,殷殷嘱咐学佛者修行的依归,在唐朝白话诗派中以其重于说理为一特点。至于他和女儿灵照游戏自在的情节,配合其诗偈中全家习禅的描述,不仅成为后代佛门居士向往的模范,也转而成为戏曲宝卷文学着墨的题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