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人写真请赞十二首

身心一如,身外无余。
不愿成佛,亦非凡夫。
甘作上牢漆桶,无心计较锱铢。
万古银山铁壁,更没者也之乎。
是则活埋老僧,不是则打杀昙慧。
暗透两重牢关,烈焰不藏蚊蚋。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修者的超脱境界,用大白话来解析就是:

1. 身心合一:修行者不再区分身体和心灵,达到浑然一体的状态。就像我们专注做喜欢的事时,完全忘记时间流逝的感觉。

2. 超越世俗追求:既不刻意追求成佛(宗教目标),也不屑做普通人(世俗身份)。就像一个人既不想当首富,也不在乎别人说他穷,完全跳出世俗评价体系。

3. 甘愿自我限制:把自己比作"上牢漆桶"(涂了漆的牢固木桶),意思是主动选择束缚。就像现代人主动放下手机闭关,不是被迫而是清醒的选择。

4. 彻底不计较:连最微小的利益(锱铢是古代最小货币单位)都不算计。类似有人对工资少发几块钱都无所谓的态度。

5. 建立精神堡垒:用"银山铁壁"形容坚固的内心世界,任何花言巧语(者也之乎指文言虚词)都无法动摇。就像有了强大心理素质的人不受流言影响。

6. 极端表达觉悟:用"活埋老僧"和"打杀昙慧"这种狠话,强调真正的开悟必须彻底,没有中间地带。类似说"要么完全放下,要么就别假装修行"。

7. 穿透终极障碍:"两重牢关"指生死界限,暗指已看破生死。就像突破最大恐惧后,连最微小的烦恼(蚊蚋)都无处藏身。

全诗核心是展现一种极致的精神自由:通过自我约束获得真正解放,用最决绝的态度实现最通透的活法。就像现代社会里那些敢于打破常规、完全按自己价值观生活的人,只不过这里是用禅宗的方式表达的。

释昙华

释昙华(一一○三~一一六三),号应庵,俗姓江,蕲州黄梅(今属湖北)人。年十七于东禅寺去发。首依随州水南遂禅师。历谒湖南北、江东西诸老宿。至云居,礼圆悟禅师。入蜀,往见彰教绍隆,侍隆移虎丘。辞游诸方,初分座于处州连云寺,继住处州妙严寺。孝宗隆兴改元卒,年六十一。为南岳下十六世,虎丘绍隆禅师法嗣。有宋守铨等编《应庵昙华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宋李浩撰《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九、《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