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周敦颐濂溪书堂
吾闻上下泉,终与江海会。
高哉庐阜间,出处濂溪派。
清深远城市,洁净去尘埃。
毫发难遁形,鬼神缩妖怪。
对临开轩窗,胜绝甚图绘。
固无风波虞,但觉耳目快。
琴樽日左右,一堂不为泰。
经史日枕藉,一室不为隘。
有莼足以羹,有鱼足以鲙。
饮啜其乐真,静正于俗迈。
主人心渊然,澄彻一内外。
本源孕清德,游咏吐嘉话。
何当结良朋,讲习取诸兑。
高哉庐阜间,出处濂溪派。
清深远城市,洁净去尘埃。
毫发难遁形,鬼神缩妖怪。
对临开轩窗,胜绝甚图绘。
固无风波虞,但觉耳目快。
琴樽日左右,一堂不为泰。
经史日枕藉,一室不为隘。
有莼足以羹,有鱼足以鲙。
饮啜其乐真,静正于俗迈。
主人心渊然,澄彻一内外。
本源孕清德,游咏吐嘉话。
何当结良朋,讲习取诸兑。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周敦颐在濂溪书堂的隐居生活,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纯净的理想境界。
开头用泉水终将汇入江海的比喻,暗示人生最终要回归本真。接着描写濂溪书堂的环境:远离城市喧嚣,洁净无尘,连鬼神都无所遁形。这里窗户一开就是绝美风景,比画还好看,没有世俗纷扰,只有耳目一新的快意。
诗人用日常生活细节展现隐居之乐:每天弹琴饮酒不觉奢侈,研读经史不觉空间狭小。有莼菜可做羹汤,有鲜鱼可做美食,简单的饮食就能带来真快乐。这种清净正直的生活态度,远超世俗追求。
最后赞美主人周敦颐内心澄明如镜,内外通透。他的高尚品德源于对生命本源的探索,在游山玩水中也能说出富有哲理的话。诗人表达了想结交这样的良师益友,一起探讨人生真谛的愿望。
全诗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清净美好,倡导返璞归真的人生境界,反对世俗的浮躁风气。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在简单生活中找到真快乐的生活智慧,以及保持内心纯净的人生态度。
赵抃
赵抃(biàn)(1008年—1084年), 字阅道,号知非,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北宋名臣。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著有《赵清献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