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称臣内属遣使进贡诗以纪事

罙入伊犁靖陆梁,鲸鲕惩逆武维扬。
已看颉利成生虏,又报洛那归职方。
致马本非如武帝,闭关未得学萧王。
更欣愿缚渠魁献,载戢干戈日月光。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清朝平定边疆叛乱、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事,用通俗的话可以这样理解:

前四句写打仗的胜利:
"罙入伊犁"是说军队深入新疆伊犁,"靖陆梁"指平定叛乱。"鲸鲵"比喻凶恶的敌人,"颉利"借古代突厥可汗代指叛乱头目,说敌人像历史上的颉利可汗一样被抓了。"洛那归职方"指西域部落重新归顺朝廷。这四句用历史典故和比喻,展现清军势如破竹的威武形象。

后四句写胜利后的态度:
"致马本非如武帝"说皇帝不像汉武帝那样穷兵黩武追求战马贡品,"闭关未得学萧王"指虽然胜利但不会学东汉光武帝闭关自守,而是保持开放。最后两句最高明:抓到叛军头目固然高兴,但更欣慰的是战争结束,天下太平("载戢干戈"),日月都显得更明亮了。这里把和平比作阳光,画面感很强。

核心魅力:
1. 对比手法:用汉武帝的扩张和光武帝的保守反衬清朝既强盛又理性的治国态度。
2. 以小见大:通过一场边疆战事,传递"以战止战"的和平理想。
3. 典故活用:颉利、萧王等历史人物让短短八句诗包含千年智慧,但又不掉书袋。

全诗像一篇微型纪录片:有战场镜头(伊犁征战)、有特写(俘虏头目)、有高层决策(不学汉武闭国),最后升华到和平的珍贵,层次丰富又通俗有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