豅豁岩(丙寅年作)
苍崖两分张,绝壁千丈起。
溪流忽奔注,万石相披靡。
跳波作惊雷,跬步清见底。
攀藤上巉岩,却立半空里。
几年天师庙,栏柱岌无址。
幽禽答远响,山花乱红蘤。
我来不知疲,危栈劣容屣。
同僚具壶觞,脚软正须此。
尘埃得遐瞩,真赏契心耳。
只应潭中龙,见客亦惊喜。
溪流忽奔注,万石相披靡。
跳波作惊雷,跬步清见底。
攀藤上巉岩,却立半空里。
几年天师庙,栏柱岌无址。
幽禽答远响,山花乱红蘤。
我来不知疲,危栈劣容屣。
同僚具壶觞,脚软正须此。
尘埃得遐瞩,真赏契心耳。
只应潭中龙,见客亦惊喜。
现代解析
好的,我会尝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分析这首诗。
这首诗描绘了豅豁岩的壮观景象。豅豁岩是一个高峻险要的地方,诗人来到这里,被眼前的景色深深吸引。
首先,诗的前两句“苍崖两分张,绝壁千丈起”描绘了岩壁的陡峭和壮观。岩壁像是要裂开一样,高耸入云,给人一种险峻的感觉。
接着,“溪流忽奔注,万石相披靡”描绘了山间的溪流和石头。溪流突然奔流而下,万石随之而动,形象生动,让读者感受到山间水石的活力。
然后,“跳波作惊雷,跬步清见底”进一步描绘了溪流的动态美。波浪跳跃,声音如同惊雷,但即使是一小步的距离,也能清晰地看到溪底的景色,表现出山溪的清澈和美丽。
接下来,“攀藤上巉岩,却立半空里”描绘了诗人攀登的过程。诗人攀着藤蔓爬上陡峭的岩石,站在半空中,展现出一种挑战自然的勇气和决心。
然后诗人描绘了天师庙的景象,“几年天师庙,栏柱岌无址”。天师庙的栏杆柱子摇摇欲坠,显得古老而荒凉。
接着,“幽禽答远响,山花乱红蘤”描绘了山间的宁静和美丽。鸟儿在远处回应,山花盛开,给人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感觉。
然后,“我来不知疲,危栈劣容屣”描绘了诗人自身的感受。来到这个美丽的地方,诗人忘记了疲劳,虽然栈道危险,但诗人仍然愿意前行。
最后,“同僚具壶觞,脚软正须此”和“尘埃得遐瞩,真赏契心耳”描绘了诗人与同伴的欢聚和欣赏美景的心情。诗人和同伴一起准备酒宴,虽然脚软,但正是需要这样的时候。在尘埃中眺望远方,真正欣赏到美景,让诗人感到心情愉悦。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豅豁岩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感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让读者感受到山间的水石、溪流、植被、古庙等元素的美丽和魅力,同时也展现出诗人的勇气和决心,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
韩元吉
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汉族,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人,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韩元吉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