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曲

壮士怀慷慨,高义贯长虹。
甘心报国雠,挟矢忘厥躬。
远望边尘起,万里扬悲风。
拔剑出门去,驱驰远从戎。
昔为千人英,今为万夫雄。
单于来接战,杀气冲苍穹。
黄尘不可见,白日忽以蒙。
一战雁塞清,再战龙庭空。
归来报天子,献捷甘泉宫。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热血勇士从军报国的壮烈故事,用充满力量感的画面传递了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出征决心(前六句):开篇直接展现主人公的豪情壮志,他怀着满腔热血,甘愿为国牺牲。看到边境战火燃起,立即拔剑出征,毫不犹豫。这里用"贯长虹"的比喻形容他的气概直冲云霄。

2. 战场英姿(中间八句):通过"千人英"到"万夫雄"的对比,展现他从普通勇士成长为统帅的蜕变。用"杀气冲苍穹"、"黄尘蔽日"等夸张描写,生动再现了古战场飞沙走石、天昏地暗的惨烈景象。两场关键战役(雁塞、龙庭)的胜利,凸显他的所向披靡。

3. 凯旋荣归(最后两句):简练收尾,用"报天子"、"献捷"的仪式感画面,完成了英雄故事的圆满结局。甘泉宫这个具体地点,给凯旋场景增添了真实感。

诗歌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一往无前的精神力量: - 用"拔剑出门"四个字就刻画出义无反顾的决绝 - "忘厥躬"(忘记自身安危)体现了纯粹的奉献精神 - 战场描写虽夸张但令人身临其境,能感受到古代战争的震撼 - 通篇充满动态画面感,像看一部热血沸腾的英雄电影

这种舍身为国、勇往直前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世代推崇的英雄气概,也是这首诗历经千年仍能打动现代读者的原因。

宗臣

宗臣(1525~1560)明代文学家。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属江苏兴化)人。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