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与一位故友(英公)久别重逢的感慨,语言朴实却情感真挚。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1. 人生漂泊的无奈
开头用"飘蓬"(随风飘荡的蓬草)形容自己的人生状态,说明这些年居无定所、身不由己。作者觉得自己的处世方式与世俗格格不入,暗示他可能是个性格耿直、不愿随波逐流的人。
2. 老友重逢的温暖
诗中提到两人虽然分别很久,但始终互相惦记("青眼交知"指真心相待的朋友)。这次在白云飘荡的地方意外重逢,就像杜甫诗中"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那种惊喜。特别的是,他们不仅是普通朋友,更是志趣相投的知己——都喜欢诗词(风骚)、书法(篆隶),在艺术追求上互相促进。
3. 对友人的敬佩
最后两句残缺,但能看出作者羡慕友人达到的精神境界。"琉璃钵里看降龙"这个画面很生动,既可能描写友人实际在做的诵经礼佛场景,也暗喻他拥有降伏内心妄念的修行功夫。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不仅是久别重逢的喜悦,更展现了两个灵魂相似的人,在动荡人生中依然坚持共同理想的可贵。就像现代人遇到学生时代一起追梦的老友,虽然各自经历沧桑,但重逢时发现彼此初心未改,这种感动跨越千年依然相通。
郭忠恕
(?—977)宋河南洛阳人,字恕先。七岁能诵书属文,举童子科及第。五代后汉时曾参刘赟幕。后周广顺中召为宗正丞兼国子书学博士,改《周易》博士。宋太祖建隆初以使酒被贬、削籍,放旷岐雍京洛间。太宗即位,召授国子监主簿,令刊定历代字书。复以使酒谤言,决杖流配卒。工篆籀。善画,尤长界画,所图屋室重复之状,颇极精妙。所定《古今尚书》并《释文》并行于世,著《汗简》、《佩》,皆有根据条理,为谈字学者所称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