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悼念一位名叫王易岩的前辈,通过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他才华和人品的赞美,以及对他早逝的惋惜。
前四句写王易岩的才华与家世:
1. "石笋孙枝萃众芳"用竹子比喻王家人才辈出,王易岩是其中最优秀的一个(就像石缝中长出的新笋格外挺拔)。
2. "少推夙慧映诸郎"说他从小聪明过人,在同辈中格外耀眼。
3. "故家文献典刑在"指王家是书香门第,家学渊源深厚。
4. "前辈风流气脉长"赞美王家前辈们的气度风范在王易岩身上得到了延续。
中间两句写人生遗憾:
5. "误把一编黄纸册"可能暗指他错把精力都用在科举备考(黄纸册指科举用书)。
6. "未沾数寸绿袍香"惋惜他还没当上官(绿袍是低级官员服饰)就去世了。
最后两句写哀思:
7. "同云惨澹西原路"描绘送葬时阴云密布的景象,渲染悲伤氛围。
8. "赖有遗编死不亡"是最大安慰:虽然人走了,但他留下的著作能让精神永存。
全诗亮点:
- 用"石笋""绿袍"等具体意象代替抽象赞美
- 通过"黄纸册""绿袍香"暗示科举制度的遗憾
- 结尾升华主题:文人真正的永生在于文字传承
- 情感真挚但不煽情,哀而不伤
普通人能理解的启示:
即使生命短暂,只要留下有价值的东西(比如文章、作品),精神就能永远流传。这就像我们现在说"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的意思。
金履祥
(1232—1303)宋元间婺州兰溪人,字吉父。少有经世志,博览群书。及壮,知向濂、洛之学,事同郡王柏,从登何基之门,专治朱熹之学。咸淳七年,襄樊围急,建言由海道攻燕,所言经过地方、洋面等,悉与后来元朝海运路线相符。德祐初,起为史馆编校,不就。宋亡,隐金华山中,训迪后学。晚居仁山下,学者称仁山先生。卒谥文安。有《大学疏义》、《论语集注考證》、《通鉴前编》和《仁山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