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自然的语言探讨了禅宗的核心思想——超越言语的智慧。
前两句"即自谤如来,何因得辨才"直指禅宗"不立文字"的要义:如果执着于用语言描述佛性(如来),反而会形成障碍。真正的智慧(辨才)不是靠争论获得的,就像春天到了花儿自然开放一样。
后两句"和风三二月,花发为谁开"用生动的自然景象作比喻:温暖的春风中,花儿开放并不是为了取悦谁,只是顺应自然规律。这暗示真正的悟道就像花开一样,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刻意追求或解释。
全诗通过质疑语言局限性和展现自然之道,告诉我们:最高深的真理往往最简单,就像春天花开一样不言自明。要放下执着心,才能看见本真的智慧。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