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给朋友张平仲(时任兖州太守)的一幅画上的题诗,表达了对友人故乡美景的怀念和对友人现状的感慨。
前两句"忽忆君家笠泽图,寒江密雪满菰蒲":突然想起你家乡笠泽(太湖古称)的风景画,画中是冬日江面飘雪、菰蒲丛生的清冷景象。这里用"忽忆"带出对友人故乡的思念,通过"寒江""密雪"等意象营造出静谧悠远的江南水墨画意境。
后两句"于今身在齐青里,日对秦封五大夫":如今你却在山东兖州(古称齐地)做官,每天面对着泰山上的五大夫松(秦始皇封禅时曾避雨其下的松树)。这里用地理变迁暗示人生境遇的改变,"日对"二字既写实景,又暗含对友人仕途生活的关切。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江南vs山东、自然风光vs官场生活、过去的记忆vs当下的处境,在短短四句中完成了时空转换。既展现了文人间的真挚情谊,又透露出对仕宦生涯的微妙感慨。最后用"五大夫"这个典故,既切合兖州靠近泰山的地理特点,又给诗作增添了一丝幽默感——友人现在每天面对的是象征官位的松树,而非故乡的自然野趣。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