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南岳寿宁观碑后
朱陵灵台天柱巍,太虚空(一作宝)洞绿烟扉。
上馆赤帝朱鸟飞,祝融宅南参与(一作为)旗。
羲娥两曜愁蔽亏,象纬冷逼嗟位迷。
四观燕吴与秦齐,恒嵩泰华孰崇卑。
五气顺布百志熙,流祥阜物宣后祇。
雨风露雷岂其私,惠尔下土尸者谁。
中有异人餐玉(一作赤)芝,夜眠秋霞昼天倪。
衣以青云裳白霓,风车八极参(一作骖)两螭。
七十二峰足幽栖,琳宫贝阙辉陆离。
潜光炼魄如婴儿,大丹入咽无渴饥。
谁其思之吴宗师,神变倏忽方张施。
泠然御风渺何之,太君岁晏嘉予期。
千秋万岁受鸿釐,星图景运永以丕。
手持芙蓉朝紫微,旋飙天阖此来归。
彰灵答贶达尔垂,磨崖镌我《瑶华碑》。
上馆赤帝朱鸟飞,祝融宅南参与(一作为)旗。
羲娥两曜愁蔽亏,象纬冷逼嗟位迷。
四观燕吴与秦齐,恒嵩泰华孰崇卑。
五气顺布百志熙,流祥阜物宣后祇。
雨风露雷岂其私,惠尔下土尸者谁。
中有异人餐玉(一作赤)芝,夜眠秋霞昼天倪。
衣以青云裳白霓,风车八极参(一作骖)两螭。
七十二峰足幽栖,琳宫贝阙辉陆离。
潜光炼魄如婴儿,大丹入咽无渴饥。
谁其思之吴宗师,神变倏忽方张施。
泠然御风渺何之,太君岁晏嘉予期。
千秋万岁受鸿釐,星图景运永以丕。
手持芙蓉朝紫微,旋飙天阖此来归。
彰灵答贶达尔垂,磨崖镌我《瑶华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南岳衡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展现了道教仙境般的超凡世界。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开篇用"灵台天柱""绿烟扉"等意象勾勒出衡山高耸入云、云雾缭绕的仙境景象。提到赤帝、祝融等神话人物,将现实山峰与神话传说融为一体。
2. 中间部分描写山中修道的异人生活:他们餐霞饮露,穿着云霓衣裳,驾驭神龙遨游。用"七十二峰""琳宫贝阙"等词展现道教宫观的辉煌,修道者"炼魄如婴儿"的返璞归真状态。
3. 最后歌颂吴宗师(可能指某位道士)的神通广大,能御风而行。以"千秋万岁""朝紫微"等表达对长生和仙界的向往,用"瑶华碑"作结,暗示要将这仙境般的景象镌刻留存。
诗歌特色:
- 大量使用道教色彩浓厚的意象(玉芝、青云、白霓等)
- 将自然景观神话化,赋予山峰灵性
- 通过修道者的形象展现对超脱尘世的追求
- 语言瑰丽想象丰富,营造出飘渺的仙境氛围
本质上是通过赞美衡山风光,表达对道教修行生活的向往和对长生久视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