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洙泗无暖席,齐梁无停轨。
吾道大可为,斯人讵可避。
闭户与缨冠,出处须易地。
贞元有韩公,读书尚其志。
唐士太披猖,淫靡沿六季。
独自抱遗经,卓哉不朽事!
抵排二氏言,周情兼孔思。
凤跃钧韶鸣,气象庶几似。
当其未遇时,皇皇出载贽。
拂骨尚欲烧,鳄鱼尚欲制。
岂其百炼刚,绕指顿柔脆。
三上宰相书,谁识艰难意。
汝曹不自量,嗤点何容易。
撼树在蚍蜉,当辙笑螳臂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咏史》通过对比不同时代的风气,赞颂了韩愈坚守儒家正道、力挽狂澜的精神。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时代对比(前八句)
用"洙泗(孔子讲学地)无暖席"形容儒家先贤的奔波传道,而"齐梁无停轨"讽刺南朝浮华文风。诗人认为真正的"道"(儒家思想)大有可为,但需要像韩愈这样的人主动担当,不能逃避责任。无论是隐居还是做官,都要根据环境调整方式。

2. 韩愈的功绩(中间十二句)
盛赞韩愈在唐朝文风颓废时,像独行者般坚守儒家经典,抵制佛道异端,恢复周孔思想。用"凤凰鸣叫""钧天韶乐"比喻他重振儒家气象的壮举。特别提到韩愈早年不得志时仍积极作为——像"烧佛骨""驱鳄鱼"这些著名事件,展现他百折不挠的刚毅品格。

3. 讽刺浅薄批评者(最后四句)
尖锐批评那些嘲笑韩愈"三次上书宰相"的人,把他们比作妄想摇动大树的蚂蚁、螳臂当车的虫子。指出庸人根本不懂伟人奋斗的艰辛,轻率讥讽只能暴露自己的无知。

全诗核心是:在浮华时代坚守正道需要勇气,真正的改革者往往孤独,但历史终将证明其价值。语言上善用对比(儒家VS六朝文风)、比喻(凤凰鸣叫/蚍蜉撼树),让抽象道理变得生动可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