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63岁老人在生日时写下的感慨,字里行间透露出战乱年代的辛酸与对亲情的眷恋。
开篇"六十三翁自荷天"像老人抬头望天自言自语:我这把老骨头能活到今天真是老天保佑啊。"乱馀骨肉几家全"道出残酷现实:经历战乱后,还能有几个家庭是完整的?这两句奠定了全诗沉重悲凉的基调。
中间四句是老人对命运的复杂感受:他庆幸自己像棵"不成材的树"一样躲过了灾年(龙蛇岁指凶险的年份),却又苦笑着拒绝别人祝寿——多病之躯何必计较还能活多久(犬马年指剩余寿命)。最戳心的是"我老思亲空有恨",老人思念逝去的亲人却只能抱憾终身,只能借酒消愁,因为"人生不饮更堪怜"——在这苦难人世,连酒都不喝岂不是更可怜?
结尾突然出现转机:眼前九个参差不齐的儿孙穿着童装冠帽(森童冠形容孩子们穿戴整齐),围着老人跳舞祝寿。这热闹场景冲淡了之前的哀伤,让老人暂时放下愁绪,享受眼前的天伦之乐(屡舞交酬指反复敬酒跳舞)。
全诗就像一部微电影:镜头从老人沧桑的特写拉开,展现战乱背景下的家庭创伤,最后定格在儿孙绕膝的温馨画面。老人把深沉的丧亲之痛与质朴的生活喜悦交织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乱世中普通人既脆弱又坚韧的生命力。最动人的是,明明满腹辛酸,却依然为眼前的小幸福而感动,这种复杂情感特别能引发现代人的共鸣。
舒岳祥
(1236—?)台州宁海人,字舜侯,一字景薛。理宗宝祐四年进士。仕终承直郎。尝以文见吴子良,子良称其异禀灵识,如汉之贾谊。后以文学名。宋亡不仕,避地奉化,与戴表元友善,表元之学,得力于岳祥为多。尝读书于阆风台,人称阆风先生。著述统名《阆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