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主司王起(一作和主司酬周侍郎)

满朝朱紫半门生,新榜劳人又得名。国器旧知收片玉,
朝宗转觉集登瀛。同升翰苑三年美,继入花源九族荣。
共仰莲峰听雪唱,欲赓仙曲意怔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科举放榜后的热闹场景,展现了古代读书人金榜题名的荣耀与喜悦。

前两句"满朝朱紫半门生,新榜劳人又得名"像镜头般扫过满朝穿红着紫的官员,其中过半都是主考官的门生,而新科进士们正为金榜题名而欢欣鼓舞。这里用"朱紫"代指高官,用"劳人"形容考生们寒窗苦读的艰辛。

中间四句用三个典故展现科举功名的珍贵:"国器旧知收片玉"把人才比作美玉,说主考官慧眼识珠;"朝宗转觉集登瀛"用"登瀛洲"的典故,形容考中就像登上仙境;"继入花源九族荣"则说一人中举能让整个家族都沾光,就像找到了世外桃源。

最后两句很有画面感:众人仰望着莲花峰(可能指考场或官署),听着主考官宣布结果,新科进士们想写诗唱和却紧张得手足无措。"怔营"这个词生动刻画了那种既兴奋又忐忑的心理状态。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它对"知识改变命运"的生动诠释。通过"片玉""登瀛""花源"这些美好意象,诗人把科举比作发现珍宝、登上仙境、找到乐土,让现代读者也能感受到古代读书人对功名的热切向往。最后那个紧张到手足无措的细节,又让这份喜悦显得格外真实动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