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秋夜里的孤寂与苍凉,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传递出作者内心的愁绪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上片写景,秋风让月亮显得暗淡无光,桂树的影子平平地映在地上。深巷里传来零星的捣衣声,城墙上响起凄凉的梆子声,这些声音共同构成了秋天特有的悲凉氛围。这里的"冰轮"指月亮,"桂影"是传说中月宫里的桂树影子,"簟"是竹席,形容月光平铺的景象。"疏砧"和"哀柝"都是秋天的典型声音,营造出萧瑟的意境。
下片转入抒情。月光下突然闪现一面红旗,城墙上的白霜在月光中泛着青光。面对万里山河和百年人生,作者独自倚着窗帘,听着更声度过漫漫长夜。"朱旗"可能是战旗,暗示边疆战事;"粉堞"指城墙,"青霜"既写实景又暗喻岁月沧桑。最后三句直抒胸臆:在广袤的天地间,个人的百年生命显得如此渺小,只能无奈地听着更漏声,度过这难眠的秋夜。
全词以秋夜为背景,通过月亮、城墙、更声等意象,将自然景物与人生感慨融为一体,表达了人在时间长河中的孤独与无奈。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那个秋夜的凉意和作者心中的苍凉。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