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太平寺净土院赏牡丹时的所见所感,语言生动有趣,充满生活气息。
前两句"醉中眼缬自斓斑,天雨曼陀照玉盘"是说:诗人带着几分醉意看花,眼前的花影显得格外斑斓绚丽,就像天上洒落的曼陀罗花(佛教中的圣花)映照在玉盘上一样光彩夺目。这里用"醉眼"看花,既可能是真喝了酒,也可能是被花的美"醉"倒了。
后两句"一朵淡黄微拂掠,鞓红、魏紫不须看"是亮点:在众多牡丹中,诗人突然发现一朵淡黄色的花特别出众,它轻轻摇曳的姿态("微拂掠")让其他名贵的红色(鞓红)、紫色(魏紫)牡丹都黯然失色。这里用对比手法,突出淡黄色牡丹的独特魅力。
全诗妙在:
1. 用醉眼看花的角度,让平常景物变得梦幻
2. 把一朵偶然发现的淡黄牡丹写得比名贵品种更动人
3. 语言像聊天一样自然,"不须看"这种口语化的表达特别亲切
4. 短短四句就完成从整体景象到细节特写的切换,像拍电影一样有镜头感
本质上是在说:真正的美往往藏在平凡之中,需要用心发现。那朵不起眼的淡黄牡丹,就像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美好瞬间。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