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网

不羡鲤鱼肥,朝来举网归。
结从渔父手,张作海天围。
都络秋方熟,薯苓染未稀。
家家制罾布,更有越人衣。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海边渔民日常劳作的生动画面,充满生活气息和朴素美感。

前两句"不羡鲤鱼肥,朝来举网归"直接点出渔民的心态:他们不贪图肥美的鲤鱼,每天清晨撒网劳作后便满足地回家。这里用鲤鱼象征世俗眼中的珍贵之物,反衬渔民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

中间四句生动描写渔网的样子和制作过程:渔网经过老渔夫的巧手编织,张开后就像笼罩海天的巨大围栏。秋天渔网晒干时散发着植物清香("薯苓"指用来染网的香草),网上还留着未褪尽的染料痕迹。这些细节让读者仿佛能闻到海风中的草木香,看到阳光下晾晒的渔网。

最后两句"家家制罾布,更有越人衣"把镜头拉远,展现整个渔村的景象:每家每户都在编织渔网("罾布"即渔网),这些渔网不仅能捕鱼,还能做成越地百姓穿的衣服。这里暗含深意——普通渔网既能养活渔民,又能为他人提供衣物,暗示劳动成果惠及众人的朴素哲理。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渔网这个小物件,展现了渔民自给自足的生活智慧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诗人没有刻意说教,而是用白描手法让日常劳动焕发诗意,让读者感受到平凡生活中的美与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