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天宁寺浮图歌

高标突兀撑霄碧,西俯昆仑东碣石。
电光过眼阅大千,咫尺换尽长安陌。
无风铃铎乍传声,半夜萧萧龙象行。
盘空孤鹤栖复惊,下瞰蚁垤日纵横。
寺中老僧去还来,佛灯寂寂照青苔。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高耸入云的佛塔(浮图)的壮丽景象,以及它带给人的震撼与思考。

开头两句用夸张手法写佛塔之高:塔尖仿佛能戳破蓝天,向西能看到昆仑山,向东能看到碣石山(实际是想象之景)。这种写法突显了佛塔的雄伟气势,让人感受到它的巍峨。

接下来两句说佛塔就像闪电般瞬间看遍整个世界,而就在这短短时间里,脚下的长安城已经变了模样。这里暗含"沧海桑田"的哲理,暗示人世变迁之快。

中间四句转入夜晚的描写:没有风时塔铃突然作响,半夜仿佛听到龙象(佛教神兽)行走的声音。孤鹤在塔周围盘旋不敢停留,从高空看人间就像看蚂蚁窝一样渺小。这些描写营造出神秘空灵的意境,也暗含"众生渺小"的佛教思想。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寺里的老僧来了又走,只有佛灯静静照着青苔。这个安静的画面与前文的宏大景象形成对比,暗示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佛法永恒不变。青苔代表着时间的沉淀,佛灯象征着不灭的智慧。

全诗通过夸张的想象和细腻的观察,把一座佛塔写得既气势磅礴又充满禅意。诗人用塔的高耸反衬人的渺小,用景物的变化暗示世事无常,最后回归到佛法的永恒。这种由外到内、由动到静的写法,让读者在感受壮丽景色的同时,也能体会到深刻的人生哲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