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李白游洞庭湖

苍梧山色水何分,碧镜澄湖杳渺云。
惟有古人堪羡处,湘妃犹自望虞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的壮美景色,并借历史典故抒发了对古人高尚情操的向往。

前两句写景:苍翠的君山与湖水融为一体,湖面像碧绿的镜子倒映着缥缈的云彩。这里用"碧镜"形容湖面平静清澈,"杳渺云"写出天水相接的朦胧美,展现出一幅空灵的水墨画卷。

后两句抒情:最令人羡慕的是古人的品格——就像湘妃(舜的两位妃子)永远守候在洞庭湖畔,等待虞舜(古代圣君)归来一样。这里用湘妃望夫的典故,赞美古人忠贞不渝的品质,也暗含对现实社会中这种高尚情操逐渐消失的感慨。

全诗妙在将洞庭湖实景与神话传说自然融合,通过"水天不分"的混沌景象,引出"古今难寻"的真挚情感,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

朱元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前所未有。但他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者,这是他的缺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