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阳山

翠微直上共游翱,万里寒光拂佩刀。
象马参差悬古石,龙蛇结屈下奔涛。
浮云不断峰阴合,旭日相将海气高。
回首蛮荒天地老,独怜铜柱古□豪(清光绪《化州志》卷一一)。

现代解析

《那阳山》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山景,同时融入了历史沧桑感,读来既有画面感又引人深思。

前两句写登山远眺的豪迈:诗人与同伴直上青翠的山巅,万里寒光映照着腰间的佩刀,给人一种意气风发的感觉。这里用"寒光拂佩刀"的细节,暗示了登山者的英武气概。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比喻展现山势险峻:山石像大象骏马高低错落,瀑布如龙蛇蜿蜒冲入激流。浮云缠绕让山峰忽明忽暗,朝阳升起时海雾蒸腾,这些动态描写让整座山活了起来。诗人用"象马""龙蛇"这些动物比喻,让险峻的山石和奔腾的瀑布显得更有生命力。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回望这片原始山林时,突然想到汉代马援立铜柱平定南疆的往事。结尾处缺字可能是"英"或"雄",但意思很明确——诗人站在历史长河中,既感叹天地永恒,又追思古代英雄。这种时空交错的写法,让山水诗有了历史的厚重感。

全诗最妙的是动静结合:既有"直上""奔涛"的动感,又有"古石""铜柱"的静穆。诗人通过登山的过程,完成了从眼前景到怀古情的自然过渡,让读者既能感受到山川壮美,又能体会历史沧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