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京口江望金山寺
宝筏京江渡,灵峰旦鹫来。
惊涛潆石下,飞塔荡空回。
水面分天堑,波心结蜃台。
潮声驱梵铎,海势涤嚣埃。
吼浪蛟龙息,寻巢鹘隼猜。
六朝悲散漫,万劫仰崔嵬。
击楫频年误,迷津此日开。
临观虽未暇,心赏已悠哉。
惊涛潆石下,飞塔荡空回。
水面分天堑,波心结蜃台。
潮声驱梵铎,海势涤嚣埃。
吼浪蛟龙息,寻巢鹘隼猜。
六朝悲散漫,万劫仰崔嵬。
击楫频年误,迷津此日开。
临观虽未暇,心赏已悠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渡过京口江时,远望金山寺的壮丽景色和内心感受。全诗用生动的画面和澎湃的情感,展现了大自然的雄奇与历史的沧桑。
开篇两句写渡江时看到金山寺如灵山飞来,用"宝筏"(珍贵的船)和"灵峰"(神奇的山)营造出仙境般的氛围。接着四句用"惊涛""飞塔"等动态描写,突出江水的汹涌和寺庙的高耸,水面仿佛将天地分开,波心倒影如海市蜃楼般奇幻。
中间部分通过潮声、海浪等自然声响,衬托出寺庙钟声的庄严。用蛟龙息浪、猛禽疑巢的比喻,反衬出金山寺的雄伟震慑力。随后笔锋一转,带出历史感慨——六朝繁华已逝,唯有古寺历经万劫依然巍峨。
结尾四句抒发个人感悟:诗人自比东晋祖逖"击楫中流"的壮志,感叹多年抱负未成,但此刻迷雾般的困惑突然开朗。虽然不能驻足细赏,但心灵已获得极大的愉悦。
全诗最精彩的是将自然景观、历史遗迹与个人情怀完美融合。写景时动静结合,既有"惊涛""吼浪"的磅礴,也有"飞塔""蜃台"的奇幻;抒情时由景生情,从江山胜迹联想到历史兴衰,最终升华为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诗中"水面分天堑,波心结蜃台"等句,堪称描写江景的绝妙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