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云驱物忽城东,万雹飞来势绕空。
和气不成三日雨,威棱兼助一番风。
山中蜥蜴真成祟,海底蛟龙误奏功。
久旱不堪逢此厄,几时禾黍报年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灾害,以及它对农民和庄稼造成的破坏。诗人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感慨,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无奈和对丰收的期盼。

第一句“黑云驱物忽城东”,写的是黑压压的乌云从城东方向快速逼近,给人一种压抑和不安的感觉。“驱物”二字形象地表现出乌云像驱赶着什么一样滚滚而来,暗示即将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第二句“万雹飞来势绕空”,紧接着就描写了冰雹从天而降的景象。“万雹”说明冰雹数量之多,“势绕空”则写出了冰雹来势汹汹,铺天盖地,让人无处可躲。

第三句“和气不成三日雨”,诗人感叹,原本期待的是和风细雨,滋润庄稼,没想到却是一场灾难性的冰雹。“和气”指的是温和的雨水,而“不成三日雨”则表达了失望之情。

第四句“威棱兼助一番风”,进一步描写了冰雹的威力。“威棱”指的是冰雹的棱角锋利,“一番风”则写出了狂风助长了冰雹的破坏力,使得灾害更加严重。

第五句“山中蜥蜴真成祟”,诗人用“蜥蜴”来比喻冰雹,认为它们是山中的妖怪在作祟,给人们带来灾难。这是一种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冰雹的厌恶和恐惧。

第六句“海底蛟龙误奏功”,诗人又联想到海底的蛟龙,认为它们可能误以为冰雹是它们的功劳,实际上却给人们带来了痛苦。这句诗充满了讽刺意味,暗指自然灾害的无情和人类的渺小。

第七句“久旱不堪逢此厄”,诗人指出,在长期干旱之后,又遭遇冰雹灾害,农民们已经不堪重负。“久旱”和“此厄”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农民的悲惨处境。

第八句“几时禾黍报年丰”,最后,诗人发出了无奈的感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庄稼丰收的景象。“禾黍”指的是粮食作物,“报年丰”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结:这首诗通过描写冰雹灾害,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同情和对自然灾害的无奈。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将冰雹的威力和破坏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同时也表达了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期盼。整首诗充满了现实主义色彩,反映了古代农民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助和悲凉。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