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帐歌

道人于事百不闻,岁晚鹤骨谁相温。
禅床茧光薄如雾,宜月宜霜复宜露。
梦回蕲竹生清寒,五月幻得梅花看。
初疑脆膜轻无力,一片凝秋剡中色。
道人巧手天机深,两杵独伴阶蛩吟。
卷舒似听桔叶音,珍重莫遣烟煤侵。
百年富贵谁能免,锦幄彤庐语恩怨。
可怜老楮岁寒心,用舍在吾难自荐。
君不见燕山穹庐毡百幅,狎坐围春醉红玉。
道人不学制戎衣,空煮南山卧茅屋。
安知幕天席地一希夷,长共青山白云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超脱世俗的道人形象,通过"纸帐"这一日常物品展现其精神世界。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段(前八句)描写道人清贫自守的生活。道人用茧丝般轻薄的纸帐御寒,在五月天里竟能通过纸帐花纹联想到寒冬梅花,展现其超凡的想象力。"脆膜轻无力"的纸帐在他眼中却呈现出秋日剡溪的景色,说明道人善于从平凡事物中发现美。

第二段(中间六句)通过对比凸显道人品格。世人追逐"锦幄彤庐"的富贵生活,却陷入恩怨纷争;而道人像老楮树(造纸原料)一样保持"岁寒心",虽不被重用却坚守本心。这里用树木喻人,强调内在品格比外在富贵更重要。

第三段(最后六句)用鲜明对比作结。将燕山贵族奢华的毛毡帐篷与道人茅屋纸帐对照,道人宁愿"煮南山"(过清贫生活)也不愿为权贵服务。最后"幕天席地"的意象表明,道人真正追求的是与自然合一的自由境界,如同与青山白云永恒相伴。

全诗通过纸帐这个小物件,展现了两种人生选择:一种是追逐富贵却陷入纷争,一种是安贫乐道获得精神自由。诗人赞赏道人"用舍在吾"的独立人格,认为这种与自然相通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希夷"(道家追求的虚静境界)。诗中"五月看梅""老楮寒心"等想象新颖,用纸帐的"轻"反衬道人精神的"重",艺术手法巧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