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镃的作品,主题是赞颂一位身兼数职的官员(尤礼侍),同时暗讽官场中的不正之风。下面用大白话解析:
前四句说官场规则常被私心扭曲——
"化权亚史法"指官员掌握权力却偏离史官公正的原则;"委巷汩凡例"比喻规矩在小巷里被搅浑,暗指潜规则盛行。"良由私爱怨"直指有人因个人恩怨搞小动作,导致"疑信二"(真假难辨)。这就像现在职场中,有人靠关系打压异己,让老实人吃亏。
中间两句痛斥小人得势——
"奸谀人力胜"说拍马屁的人反而得势;"危欲蔽忠义"写正直之士被排挤。好比公司里会溜须拍马的人升职快,埋头干实事的人却被边缘化。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信念——
"绝识超大千"夸赞这位尤礼侍有超越常人的见识;"简册当吐气"说历史终将还他公道。就像我们常说"时间会证明一切",真正的好人最终会被历史记住。
全诗用对比手法,一边揭露官场黑暗(拉关系、颠倒是非),一边歌颂清官风骨。今天读来依然有共鸣,因为诗中批判的"潜规则""办公室政治"现象,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而作者对正义必胜的信念,也给了普通人坚持原则的勇气。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