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至京师和德尹看菊诗二首 其一

野景贪从庙市收,瓦盆高下蕊新抽。
风前最爱香盈袖,醉后还须插满头。
老圃别传移种法,故人来作看花游。
迟开自是关天意,斟酌芳期在晚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诗人重游京城时,与友人一同赏菊之作。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菊花盛开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首句“野景贪从庙市收”,描绘了诗人在城市中欣赏菊花的情景。这里的“野景”指的是郊外的风景,而“庙市”则是指庙宇周围的市场。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双关语,既指庙宇周围的市场,又暗指城市的喧嚣和繁华。这种巧妙的表达方式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生动有趣。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菊花的特点:“瓦盆高下蕊新抽”。这里,诗人用“瓦盆”来形容菊花的形态,而“蕊新抽”则描绘了菊花的花蕊刚刚绽放的情景。这种形象的描绘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想象出菊花的美丽画面,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三句“风前最爱香盈袖,醉后还须插满头。”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自己与菊花之间的互动。在微风拂面之时,他最喜欢将菊花的香气吸入衣袖;而在醉酒之后,他又喜欢将菊花插满整个头发。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生活气息,让人感受到了诗人与菊花之间的亲密关系。

最后一句“老圃别传移种法,故人来作看花游。”诗人回忆了自己曾经学习过如何移种菊花的经历,以及朋友来访时一起赏花的情景。这种回忆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使得整首诗更加具有情感色彩。

尾句“迟开自是关天意,斟酌芳期在晚秋。”诗人感慨道,菊花之所以迟迟开放,是因为受到了自然的安排。而自己欣赏菊花的时间,也在晚秋时分。这种感慨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使得整首诗更加具有哲理意味。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的细腻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它既有生动的画面感,又有深刻的哲理意味,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