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缉熙谒文信公富田祠

杖屦春光满一峰,文山猿鹤若为容。乾坤卧榻还他主,伏腊讴歌信野翁。

夷夏有情回白日,兴亡无计奈西风。檐花落尽灯前雨,懒听南禅半夜钟。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去文天祥(文信公)祠堂祭拜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这位民族英雄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感慨。

前两句写景:作者拄着手杖走在春光明媚的山路上,仿佛看到文天祥当年生活过的文山(文天祥号文山)的猿猴和仙鹤还在那里,似乎在迎接来访者。这里用"若为容"(好像在表示欢迎)的拟人手法,让自然景物也有了感情。

中间四句抒情:第三句用"卧榻"比喻国家领土,说天下本是我们汉人的,现在却被外人占据。第四句说老百姓至今还在用歌声纪念文天祥这样的民族英雄。"伏腊"指祭祀的时节,"野翁"指乡野老人。第五六句最深沉:汉族和少数民族都盼着光复中原,但面对国家衰亡却无可奈何,就像挡不住秋天的西风。这里"夷夏"指各族百姓,"白日"象征汉族政权。

最后两句回到现实场景:祠堂屋檐滴落的雨水打湿了灯前的花瓣,作者沉浸在哀思中,连半夜的钟声都懒得听了。"南禅"指南方的寺庙,这里可能暗指南宋灭亡的往事。整首诗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历史沧桑感,既有对英雄的追思,也有对现实的无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