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同藏师若师息亭雅集分赋

蓬累恣孤行法幢,许双建世我宁殊。涂邂逅尘坌远道,协背膺合吐纳符。

一券丘琴弄清响,茗柯味馀善穆穆。山横秋肃肃风吹,万嘉游匪素期遁。

迹果初愿息心欢,有徒终焉得无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与友人雅集的闲适场景,充满禅意与自然之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

1. 自由随性的聚会氛围 开篇"蓬累恣孤行"用随风飘荡的蓬草比喻无拘无束的状态,僧人(藏师、若师)与诗人在秋日随意漫步,建造临时的休憩之所("许双建世"),这种随遇而安的闲适感贯穿全诗。

2. 远离尘嚣的意境 诗中"尘坌远道"明确表达对俗世纷扰的疏离,通过"丘琴弄响""茗柯余味"这些抚琴品茶的雅事,营造出超脱世俗的清净感。瑟瑟秋风与横亘山峦的描写,更强化了这种清寂氛围。

3. 禅意与自然的融合 "法幢""息心"等词透露禅修意味,但并非严肃说教。诗人将禅意融入"万嘉游"的自然体验中,像"吐纳符"比喻呼吸与自然律动相合,展现天人合一的境界。

4. 意外之喜的情感 最后"遁迹果初愿"点明:这样的闲适聚会虽非刻意安排("匪素期"),却意外实现了内心渴望。与志同道合者("欢有徒")共处的满足感,化解了独处时可能产生的孤闷。

全诗用看似散淡的笔触,将秋景、茶香、琴韵与禅思编织成画,核心魅力在于展现了中国文人追求的精神自由——在寻常生活中发现诗意,在自然与友情中获得心灵安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