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轻松幽默的笔调,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牡丹花与猫的互动画面。
前两句说:有人随意用胭脂涂抹牡丹(暗指牡丹颜色艳丽像胭脂染的),但真正懂花的吴公(可能指画家或鉴赏家)却能看出这花独一无二的美。"世间无"三个字突出了牡丹的珍贵难得。
后两句是画面高潮:阳光透过花丛,在地上投下一线光亮,正好照在猫的眼睛上。猫眼在正午阳光下眯成一条缝,与花影、光线构成绝妙的画面。诗人用"妙绝"二字感叹这个瞬间的奇妙,而"谁知"又带着点小得意,仿佛发现了别人没注意到的趣味。
全诗妙在两点:一是把静态的牡丹写出了动态趣味,二是通过"猫儿眼"这个小细节,让阳光、花影、动物瞬间活了起来。就像我们拍照片时偶然抓拍的精彩瞬间,平凡中藏着让人会心一笑的巧妙。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