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广寿方丈
澄州涨春涛,徒杠晚先登。
偶携寰中友,值此方外僧。
欢迎慰平昔,邂逅云吾曾。
杯盘杂蔬果,起坐飞筹觥。
新诗纷绮丽,妙篆焚晶荧。
糟床夜深注,茗碗更馀烹。
论交意自惬,晤语心先倾。
竹林振清响,梅花为余盟。
良会欣在兹,四美今合并。
雅兴诚难穷,共看无尽灯。
偶携寰中友,值此方外僧。
欢迎慰平昔,邂逅云吾曾。
杯盘杂蔬果,起坐飞筹觥。
新诗纷绮丽,妙篆焚晶荧。
糟床夜深注,茗碗更馀烹。
论交意自惬,晤语心先倾。
竹林振清响,梅花为余盟。
良会欣在兹,四美今合并。
雅兴诚难穷,共看无尽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充满诗意的朋友聚会,展现了文人雅士的闲适生活和真挚友情。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1. 聚会缘起(前六句) 诗人与几位朋友偶然来到广寿寺,遇到一位方外僧人。老朋友相见分外高兴,僧人热情招待他们,大家围坐在一起,桌上摆着简单的蔬果,开始举杯畅饮。这里"徒杠"指简陋的桥梁,"方外僧"指超脱世俗的僧人,透露出这是一次随性自然的相聚。
2. 聚会盛况(中间八句) 聚会逐渐热闹起来:有人吟诵辞藻华丽的新诗,有人焚香写书法,夜深了还在滤酒(糟床注酒),喝完酒又煮茶(茗碗烹茶)。大家交谈甚欢,竹林沙沙作响仿佛在助兴,盛开的梅花像是见证着他们的友谊。这里"飞筹觥"形容传杯换盏的热闹,"妙篆"指精美的篆书,"晶荧"形容香火明亮。
3. 聚会感悟(最后四句) 诗人感叹这样美好的聚会(良会)难得,把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美景(竹林梅花)、挚友(四美)都聚齐了。虽然这样的雅兴终有尽头,但友谊就像佛前长明的无尽灯,永远温暖人心。这里用"无尽灯"这个佛教意象,暗示友谊和精神交流可以超越时空限制。
全诗的魅力在于: - 用吃喝玩乐这些日常小事,展现文人高雅的生活情趣 - 通过竹林、梅花、佛灯等意象营造清雅的意境 - 把一次普通聚会写得有声有色,让人仿佛能听到酒杯碰撞声、闻到茶酒香 - 最后升华到精神层面,说明真挚友谊可以超越时空
这种把日常生活诗化、在平凡中发现美好的能力,正是古代文人最动人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