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女•书高唐赋后
草香竹暗巫山曙。记宸游、空凝伫。疏疏雨自何来,霭霭云无处所。
此日登台,当年荐枕,闻道佳期在朝暮。怎想像梦里、姚姬不管,深宫细腰苦。
侍臣宋玉偏能赋。动淫思、牵愁绪。岂知惆怅中宵,赢得悲哀万古。
浪说神人,鸣鸾易返,又逢薄怒。今但有、杜宇啼红,花落高唐路。
现代解析
这首词借用了古代楚襄王与巫山神女的传说故事,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表达了人生无常、美好易逝的哀愁。
上阕(前半部分)从巫山清晨的景色写起:草香幽幽,竹林幽暗,疏雨飘洒,云雾缭绕。这里用"记宸游"暗示楚襄王曾在此巡游,如今却只剩空寂。诗人联想到神女"朝云暮雨"的传说,感叹当年神女与君王的欢会已成过往,连梦里都难寻觅。特别提到"深宫细腰苦",暗指宫中女子的孤寂。
下阕(后半部分)提到擅长写赋的宋玉,说他的文采虽能引发情思,却更添愁绪。诗人感叹:谁又能体会深夜独处的惆怅?那些关于神人相会的美好传说,终究抵不过现实的残酷。最后以杜鹃啼血、落花满路的凄凉景象作结,暗示所有美好终将消散。
全词最动人的地方在于:明明在写一个古老的爱情神话,却让人感受到所有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永恒哀伤。诗人用"疏雨""霭霭云"营造朦胧意境,用"杜宇啼红"(杜鹃啼血)这样强烈的意象加深悲情,让读者在古典故事中体会到现代人也能共鸣的怅惘情绪。
沈谦
(1620—1670)明末清初浙江仁和人,字去矜,号东江子。明诸生。少颖慧,六岁能辨四声。长益笃学,尤好为诗古文。崇祯末,为西泠十子之一。入清,以医为业。有《东江集钞》、《杂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