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一只笼中鹦鹉的视角,讽刺了某些人虚伪做作的丑态。
前两句写鹦鹉的愚蠢行为:它被关在笼子里却浑然不觉("太憨生"),把主人喂的红豆随便吐掉("抛残"),还学不会正经的佛经("心经")。这里的鹦鹉其实是在暗指某些人——他们享受着别人提供的优渥条件(笼中的安逸生活),却不懂得珍惜(乱吐红豆),也不愿学习真本事(不诵经)。
后两句的讽刺更辛辣:这只鹦鹉正经本事一样不会,倒是把主人在帘子后面骂人的脏话学得惟妙惟肖。这是在讽刺社会上那些不学无术,却把溜须拍马、搬弄是非当作本事的人。
全诗妙在借物喻人:表面写的是笼中鹦鹉,实际刻画的是那些趋炎附势、不修德行的小人形象。用"红豆"(佛珠的象征)和"心经"(佛教经典)来反衬,更突出了这类人徒有其表、内心空虚的本质。最后一句"骂人声"的描写尤其生动,让读者仿佛真的听见了那种令人厌恶的聒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