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何孝子

绕舍乌成阵,终年虎卧门。
山梅初并蒂,冬竹又生孙。
耿耿天公识,明明国典存。
千秋何孝子,不愧史官言(清光绪《惠州府志》卷三七)。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孝子生活的环境,并通过自然景物隐喻他的品德,最后点明他的孝行会被历史铭记。

前两句用乌鸦绕屋、老虎卧门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清贫但充满生机的居住环境——乌鸦常来说明人烟稀少,老虎卧门暗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种环境衬托出主人公甘于清苦的品格。

中间两句通过山梅并蒂(两朵花同开一枝)、冬竹生孙(竹子发新芽)的自然现象,暗喻孝子家庭和睦、子孙兴旺。梅花和竹子在中国文化里都象征高洁品格,这里也暗指主人公的德行。

最后两句直接点题:孝子的赤诚之心连上天都看得见,国家法典也明确记载着孝道。他的名字将流传千年,史官的记载绝不会夸大他的事迹。全诗通过环境烘托、自然隐喻和直接赞扬,塑造出一个真实可感的孝子形象。

李颙

李颙(1627~1705),明末清初周至人,明清之际哲学家,与浙江余姚黄宗羲、直隶蓉城孙奇逢并称为海内三大鸿儒。李颙在理学上的造诣,被称为“海内大儒”。李颙和眉县李柏、富平李因笃统称为“关中三李”。李的著作,康熙、雍正年间均有刻本,光绪时补入《四书反身录》等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