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湖上

清波门外放船时,尽日轻寒恋客衣。
花下笑声人共语,柳边樯影燕初飞。
晓风不定棠梨瘦,夜雨相连荠麦肥。
最忆故山春更好,夜来先遣梦魂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泛舟湖上的闲适画面,同时透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开篇两句写清晨泛舟出发时的情景:清波门外解开船绳,微凉的春天气息像舍不得游客一样轻抚衣衫。这里用"恋"字把寒意拟人化,显得春寒也带着温柔。

中间四句用电影镜头般的画面展现春日生机:岸边花丛传来游人笑语,柳枝间新燕掠过船帆;晨风吹得棠梨花微微颤动,夜雨滋润后田野里的荠菜麦苗格外肥嫩。诗人通过声音(人语、燕飞)、动态(风摇花枝)和色彩(新绿)的细节捕捉,让读者仿佛置身这幅春游图中。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虽然眼前春色醉人,但最怀念的还是家乡更美的春天,这份思念让他的梦魂连夜飞回故里。这种对比手法突显了游子对家乡的深情,让整首诗的意境从单纯的写景升华到思乡情怀。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春日vlog,既有清新明快的画面,又暗含温柔惆怅的情感,让人感受到春天既热闹又带着淡淡愁绪的复杂美感。

高翥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音同“著”)。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是江南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