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幽默直白的语言,表达了对艺术鉴赏的独特见解。
前两句像是在玩文字游戏:画中的竹子,你叫它竹子它不答应,你叫它芦苇我也不答应。这说明画中的形象既不是真实的竹子,也不是芦苇,而是画家笔下的艺术创作,不能简单地用现实中的事物去定义。
后两句点出主题:普通人用世俗的眼光,是无法真正欣赏这幅画的。要想理解这幅画的高妙之处,得去问画这幅画的"梅花吴道人"(即元代画家吴镇,号梅花道人)。这里其实是在说,真正的艺术需要专业的眼光和深刻的理解,不能只看表面。
整首诗用轻松的语气,讲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创作不是对现实的简单模仿,而是艺术家个人风格的表达。普通人如果只用"像不像"来评判艺术,反而会错过真正的艺术价值。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