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山左阜待月独饮

寻幽爱独往,发兴因落日。坐眺湖南山,光影互吞蚀。

湖中与山外,倒见两轮赩。暝色下村䲧,十花发光泽。

澄波忽凝练,新月皎然出。初疑琥珀光,俄作琉璃色。

依然此石上,变态何恍惚。风细来林香,露凉减酒力。

仰观快澄霁,俯瞰畏深墨。林端见远火,归径迷欲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独自登山赏月的宁静夜晚,充满了光影变幻的自然之美和微妙的内心感受。

诗人独自上山寻幽,被落日美景触动诗兴。坐在山上眺望湖对岸的山峰,看着光影在山间流动变幻。湖面和山外各映着一轮红日,形成双日奇观。夜幕降临后,村庄里陆续亮起灯火,像花朵般绽放光芒。平静的湖面突然像凝固的丝绸,一弯新月皎洁升起。月光起初像琥珀般温润,转眼又变得如琉璃般清透。诗人坐在石头上,被这快速变化的光影景象所震撼。

微风送来树林的清香,夜露的凉意让人感觉酒劲消退。抬头欣赏清澈的夜空令人畅快,但低头看漆黑的湖面又让人心生畏惧。远处林间闪现的灯火,指引着回家的路,却又在蜿蜒小径中时隐时现。

全诗通过细腻的光影描写,展现了从黄昏到月夜的自然变化,同时透露出诗人独处时既享受宁静又略带忐忑的复杂心情。那些瞬息万变的光色、忽明忽暗的景致,都成为诗人内心感受的写照,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体验了这个充满诗意的月夜。

李流芳

李流芳(1575~1629)明代诗人、书画家。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