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慈仁寺毗卢阁
大海一粟浮神鳌,平地涌出无波涛。
鲰生早衰困筋力,风驾两腋嵬嵬高。
危栏望到飞鸟没,细与鹰眼争秋毫。
豁然四虚倚空阔,下睇万木环周遭。
车驰马骤涨尘底,始信物外容吾曹。
蓐收西行欲弭节,坐觉岁月流滔滔。
霜清日薄作重九,来此佛寺持松醪。
先贤故事试续说,五经逸字谁题糕。
鲰生早衰困筋力,风驾两腋嵬嵬高。
危栏望到飞鸟没,细与鹰眼争秋毫。
豁然四虚倚空阔,下睇万木环周遭。
车驰马骤涨尘底,始信物外容吾曹。
蓐收西行欲弭节,坐觉岁月流滔滔。
霜清日薄作重九,来此佛寺持松醪。
先贤故事试续说,五经逸字谁题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登高望远的场景,充满豪迈与哲思。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一幅壮阔又细腻的登高画卷。
开篇"大海一粟浮神鳌"用夸张手法,将高楼比作漂浮在茫茫人海中的神龟,突显建筑的雄伟。"平地涌出无波涛"则强调它拔地而起的突兀感,仿佛自然生长一般。这两句奠定了全诗宏大的基调。
中间部分通过细节描写登高所见:诗人自嘲体力不济("鲰生早衰困筋力"),却仍努力攀登。登顶后,视线从近处的飞鸟、树木,延伸到远方的车马行人,形成由近及远的空间层次。"始信物外容吾曹"是点睛之笔,说明只有站在高处,才能超脱尘世烦扰。
后半段转入时间感悟。"蓐收西行"指秋天将尽,诗人感叹时光飞逝("岁月流滔滔")。重阳节登高饮酒("持松醪")的传统,让他联想到古代文人的雅事。最后"五经逸字谁题糕"的疑问,既是对文化传承的思考,也暗含对当下文人境遇的感慨。
全诗巧妙融合空间与时间:空间上从地面到高空,时间上从眼前到往昔。通过登高这一动作,诗人完成了对世俗的超越,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语言既有"鹰眼争秋毫"的精细,又有"豁然四虚"的旷达,刚柔并济,展现了重阳登高的独特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