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破山兴福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禅意和自然之美。
开头两句写诗人慕名而来,拄着竹杖兴致勃勃地游览这座以莲花闻名的古寺。"莲宫"既指寺庙,也暗含佛教净土之意。
中间四句生动刻画了寺中景物:古老的庭院里,弯曲的树枝像翠绿的珠串般垂下;地上并蒂而生的白芙蓉花纯洁如玉。诗人联想到飞仙题柱的传说,以及高僧斩龙开涧的典故,为古寺增添了神秘色彩。
最后两句写归途回望:云雾深处,寺院的楼阁若隐若现,悠远的钟声缓缓传来。这个结尾余韵悠长,钟声既是实写,也象征着佛法的深远影响。
全诗通过"璎珞般的树枝"、"玉芙蓉"、"飞仙"、"疏钟"等意象,将古寺的清幽与佛门的空灵完美融合。诗人没有直接说理,而是让读者在景物描写中自然感受到禅意,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莫俦
莫俦(一○八九~一一六四),字寿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进士。靖康初以翰林学士使金,助金立张邦昌。高宗即位,责全州安置。绍兴四年(一一三四),还浙西。孝宗隆兴二年卒,年七十六。有《真一居士集》五十卷等,今佚。事见《鸿庆居士集》卷三八《宋故翰林学士莫公墓志铭》。今录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