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藏书画乱后云散

吾家蓄真迹,至宝千百计。藉作烟云观,自娱期勿替。

谁料风尘生,角声遍吴地。食肉鄙者多,吾侪孰为庇。

因念悬堂轴,性命倚难弃。旁人为我谋,捆载速远递。

家庄有凤凰,强半与藏置。一夕忽通神,迥作流水逝。

神物难久常,久常自生弊。素书绝嗜欲,谓所以除累。

盛乃衰之源,春芳秋自悴。熊祥宝玉杯,转转牢狱繫。

娄东翠华居,翰墨曾为厉。何况值乱世,长物非所利。

早愿奏凯歌,故剑得合契。早愿归故乡,旧物得更睨。

人获与我获,取舍听其意。作歌聊自解,无用生怨怼。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收藏家在战乱年代痛失书画珍宝后的自白,用大白话讲就是:我家本来收藏了无数名家真迹,当宝贝一样欣赏把玩。没想到突然打仗了,满街都是兵痞流氓,这些文化人根本没人保护。一想到挂在墙上的名画可能被毁,急得不行,听别人劝赶紧打包运走藏到乡下。结果一夜之间全没了,像被神仙收走似的。

诗人想通了几个道理: 1. 好东西留不住:再珍贵的藏品也像流水一样,该丢的时候留不住。 2. 收藏反成负担:本来是为了快乐,结果乱世里反而成了催命符(提到有人因为宝玉杯坐牢)。 3. 盛极必衰:春天开得再好的花,秋天也得凋谢,这是自然规律。

最后他自我安慰:只要仗打完了能回家,东西在谁手里都无所谓。整首诗就像个过来人边叹气边劝自己:别太执着身外之物,平安活着比啥都强。最动人的就是那种明明心在滴血,却硬要装洒脱的真实感,特别能引起现代人共鸣——谁还没有过忍痛"断舍离"的经历呢?

0